•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別叫孩子圓你的夢

別叫孩子圓你的夢

資料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kidsoxford/1552238

文-洪蘭

有位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警察來到時她振振有詞地說,
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才會把孩子打成這個樣子。我看到這則新聞非常恐懼,這個觀念很錯,孩子一定要先是鐵,打了才會成鋼,如果根本不是鐵,打死了也不會成鋼。父母不能不論孩子本質是什麼,就一味要求他和別人一樣,更不能因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預期而去痛打孩子。



時候未到 要求太多變成壓力



孩子開竅的早晚有基因上的關係,如果父母小時候就是學習比較慢,那麼現在孩子學得慢可能是他成熟得晚的關係,不是他的錯。成熟晚並不代表笨,只表示時候未到,當他成熟後可以和別人做得一樣好。



「成熟」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它是「水到渠成」,時間到了、發育好了,孩子自然會做,在成熟之前要求他是強人所難,任何事情超越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太多的壓力孩子會恐懼而逃避,學習的效果反而不好。每個人大腦成熟的時間和快慢是不一樣的,很多大器是晚成的。同卵雙胞胎的大腦造影圖片也顯示雖然來自同一個家庭,但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仍然不同,因為他們後天的經驗不同。因此,父母不能拿孩子跟別人比,他的基因跟別人不同,後天的環境也不同,這樣比不公平,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該鼓勵他,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非常好的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屋,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像他們一樣,但是千萬不要使他們像你一樣,

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



任何事情不論多微小,只要超過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過長、過大的壓力會殺死海馬迴的細胞,使孩子的記憶衰退。不要叫孩子圓你的夢,因為那是你的,不是他的,更不要常說「你讓我很失望」,這種話只會使孩子放棄自己。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當一隻狗怎麼做都不能改變環境時,牠會放棄嘗試,到後來
 

別輕言失望 別讓孩子放棄自己

[先前的經驗會決定後來的行為]。紀伯倫的話是對的,孩子透過我們來到人間,但是他們不是我們的化身,不要因昨日我們的觀念去限制明日他的發展。

四十以後才明白

四十以後才明白

四十以後才明白:好朋友是應該相互欣賞,而不是相互利用。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階層中產生,而窮人和富人,百姓與達官,草根與明星,白丁與學者則永遠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因為不在同一階層,便永遠也不會有對方對本階層的深刻體會與感悟。

四十以後才明白:飯應該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點一點的做。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應該疲於奔命。中年,應該活得從容。

四十以後才明白: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重性的,有時候甚至沒有對錯,你以為錯的,在別人看來或許是對的。而你竭盡全力為之奮鬥的,卻很有可能正是別人想擺脫和拋棄的。

四十以後才明白:生活品質的優劣,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珍饈美味,觥籌交錯間如果掩飾的是爾虞我詐,則遠不如“三五知己坐,淡茶話家常”來得可心。如果高官厚褥卻窮于心智,惶于任途,就遠不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活的逍遙。
 
四十以後才明白:我們對孩子溺愛就像高脂高糖一樣危害著他們的健康,我們害怕他們走彎路。我們擔心他們吃苦頭,我們憂慮他們經風雨。我們全家人為他們搭起了大棚,然後呆呆地望著他們柔弱的發育。

四十以後才明白:對待父母再不可做薄養厚葬的傻事了,他們那一輩子受的磨礪太多了,善待他們就是善待我們的良心。說起善待父母都很心疼錢的,但要動動腦筋事情就會圓滿的完成;比如,可以去酒店訂一份極品燕窩湯,端回家告訴父母說是在小攤上買的2元一碗的銀耳湯,然後看著他們幸福的享用,其實大多的時間他們根本就不需要你的榮華,每週問他們一個年輕時候的故事,然後聽著他們講完就很知足了。

四十以後才明白:職位只不過是一個杯子,而你的修養和品性才是杯中的尤物,夜光杯中盛的未必就是葡萄美酒,也可能是一杯濁水,粗瓷盞裏不見得就是白開水,很可能是泡的一盞極品龍井。個中的品質全在自己的後天造化!!!
 
資料來源:網路上流傳文章
 

大学生职业准备八指标

大学生职业准备八指标

摘自袁岳今日感慨:大学生职业准备八指标
http://club.youshang.com/ysbbs/viewthread.php?tid=6018


今天看到一篇博文,感觉不错,我做了部分标注,希望可以对正在大学校园里未来的求职者以及将要求职和正在求职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建议和思路,如果有兴趣,让我们一起来对照一下,看看你能做到几条。
不管你学习什么专业,我提供的以下建议对你来说均可以适用,而最终实现的目标是至少在你毕业的时候很容易找到一份自己还比较喜欢和基本胜任的职业,请你记住,虽然你在大学校园,你时刻要为四年以后要投入的那个社会做准备。

    1、至少实习三次或者兼职三次:实习让你了解真实的社会需要,也让你比较了解相对爱好的工作。你可以在大一到大三的三个暑期实习,也可以在平时就寻找与获得兼职或者非坐班实习机会——有很多创意和设计类工作是不需要坐班的。建议你的实习与兼职不要集中在一类工作中,也不要仅限于与自己学习的专业对口的岗位。
积累经验的开始,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2、四年中至少认识150个可以联系的陌生人:建议大学生都可以印自己的名片,在今天这个规模社交的社会中,名片也许是不多的可以与人保持联系的途径,而你如果给出名片就有了道义理由要求人家给你名片。一般而言,你每给出100张名片可以收回30张左右名片,其中你可以个大致与10%的人保持联系。大学四年,在听讲座、参加志愿活动、与朋友交往认识其他朋友中,你至少要发出500张名片,大致回收150张,你可以和其中15人成为比较熟悉的朋友,发展 4-5人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3、组织与参与3个以上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学生社会公益发展项目:当你代表或者作为组织成员的身份与你的个人是两个不一样的人格形象,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团队活动能手,但是不要丧失与放弃发展自己组织人格的机会,而且很大社交机会与信息获得与组织行为有更密切的关系。
发展外围基础,同时也是创造机遇的良好途径。修身养性,因为你不可能一个存在于世,也不可能只存在于一个小圈子里。

    4、读240本课外书:我们普通人按照一个半月读一本书的普通速度,一辈子也就是读500本书左右,而我们要学会用快读法在大学里读完240本书,平均每学年读60本书,大致相当于每一周读一本书。有很多种快读的方法,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法是一组朋友一起分工读书,然后用邮件分享读书要点,我们零点最近就用这个方法让员工用四个月读完110本书。
无论何时,任何知识只有存在你的脑子里,才能随时取用,不用付利息。

    5、考察至少三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我说的是考察,就是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情风情,而不只是旅游景点,认识风情也是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可以扩大跨文化的能力。地方距离越远越好。也可以把朋友关系发展起来,这样一来可以交换行住资源,降低旅行成本。
关注一切可以关注的事物,不仅工作还有生活。

    6、尝试与掌握10条人情世故:我总结了现在依然流行的36条人情世故,在百度上很容易检索出来,我们每一个同学只要尝试学习掌握8-10条就很好了。80后与90后普遍不掌握人情世故,在这方面的技能会让人们感到我们特别容易能设身处地,而得到大家的认同。

    7、每周尝试写一篇博客:把博客当成自我总结与反思的工具,也把博当成观察社会生活与周围人群的工具,博客的写作可以使得我们拥有流利的笔头表达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如果我们每周至少写一篇博文,我们四年就能写240篇博文,如果你能把这样的博文精选一些编成一本成长日记附在你的求职简历后面,我相信你会显得非常独特。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从现在做起,你可以开始了么?

    8、尝试一次创业:你可以尝试一次学生创业,这可以是在淘宝网上开个小店,也可以在自己有兴趣或者专长的领域尝试创办公司,也可以尝试创办一个致力于社会服务的学生公益团体,如果让我再给个具体的目标,你要在大学四年至少挣到过自己的5000块钱。
机会总是眷顾喜欢尝试和勤劳的人。不管何时,只要有可能,就去为自己积累资本,不仅仅是财富,也包括经验和教训。

    我可以说,这八个指标你要是实现了一个,你就已经有个不错的开端,而且在同学中显示出特色;实现了3-5个指标就会表现得很突出,而且找个工作机会根本不是个问题;如果你能同时实现这8个指标,你就是无可辩驳的优秀人士,并且在步出校园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接近于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

程序人生成长发展中的一些感悟

程序人生成长发展中的一些感悟


2008-12-31 23:36:30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litianping.blog.51cto.com/387035/123838
做开发几年了,其中经历了一些酸甜苦辣,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的调整自己,希望能按指定的目标前进,而不至于因为外界的各种阻力而偏移方向。同时,也经历过很多迷茫和困惑,甚至怀疑这样子的人生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但最终还是自己调节一下,继续奋斗。做好今天的,才有明天的。在这里随便聊一下几点经验和感悟,希望能对后来的XDJM们有所帮助。
1.要成长,有人带,很重要。
一个人能力与努力非常重要,但要更快地走向成功,少走弯路,就必须学会借助外界或他人的力量。即使给你足够的书和教程,给你足够的时间,也未必可以修炼成才。需要环境,需要实践,更需要团队的沟通和相互学习,一个人不可能学会一切,即使可以也会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最终还不知道是否正确。正所谓,名人指教,高人指点,不无道理,因为前人的经验教训是用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而你得到这个道理,却只需瞬间,无形中减少了成长的成本。
想进步,有人带,这就是现实。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
交换思想,会令你了解的更多;有人带,会使你成长的更快!
2.广结佛缘
知识面的狭窄会导致思路的狭窄,想法简单。做事情的时候处理问题的办法相对要少。对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言,如果做得项目多了,类型多了,相对来说遇到一个问题,就会知道该用什么样子的方式解决最好,哪种途径最有效。而广义的讲,在社会上,你接触社会面广,人脉资源丰富,相应的做事的途径就会多,成功的机率就会大,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道理了。所以,可以提醒一些同行的xdjm们,平时里不要只是低头写你的代码,多接触一些新的知识或技术,新事物会对你设计系统提供思路或启发。多了解社会,多和人沟通,多培养一些人脉,多给自己一些机会,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3.目标决定过程
 先认清“正确的结果”,根据正确的结果去设计你的过程。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目标,会对有助于实现目标的蛛丝马迹都特别敏感,做事情相应也就会很有目的性,而不是稀里糊涂。 所以,就容易到达自己的目的。如果没有目标,就算是天上真有神仙,如果你不能明确地说明自己想要什么,神仙也不知道该给你什么。
4。技术和管理
  作了这么多年的技术,有时候会发现一些所谓的技术不过就是一些控件或类库的使用(当然不是全部是),有时候我们所做的工作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创造”,充其量是一种“制造”。也经常在论坛看到争论到底是技术重要还是管理重要,这其实体现了一部分朋友的迷茫,作过多年的程序员都会想向上发展,其实并没有错,做技术没有出头之处,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的潜力或优势。况且国内盛行“35是个坎”的言论。如果从一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社会价值角度讲,人应该争取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一段代码创造的价值远不如一个商业流程或商品设计创造的价值大,正如:盖楼的工人师傅和设计楼的设计师,没有谁重要不重要的问题。而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但前提是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可以成长为设计师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愿望所决定。
所以,对于一些有潜力,有志向这方面发展的朋友,而又想体现更大的自身价值和优势,可以尽早计划,制定目标,立即行动,希望能挖掘一下自己各方面的潜力。我个人也希望能在项目管理或系分方面有所进步,但暂时我还不打算放弃写代码,因为创作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创作便变得空洞,感觉没写过代码的人管理项目或设计系统会变的有点像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5.不要拒绝承担工作重担
承担多大的担子,就会有多大的价值。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有敢于承担重担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而且,更多的历练会锻炼你快速的成长,丰富的人生阅历将是一笔无比的财富。
来吧,让更多的工作来的更猛烈些吧!
6.用心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量的积累终究会带来质的飞跃。
  不要整天说,看不到方向,不知道将来怎么办,以后想做大事又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而对现在的工作感到迷茫,厌倦,不懈。我的建议不要轻视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认认真真做好它,尽量把它做的完美。有些问题谁也想不通或想不明白的,认真做好就是了。现在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或成就,就会慢慢积累成大的成功或成就。功到自然成!
其实,上面的道理是从一个程序的角度看人生,但绝不仅仅局限于程序员,是人生中通用的道理。希望能给刚步入社会或参加工作及迷茫中的朋友能有所启示!如果不妥之处,请多指点!同时也希望大家来共同探讨人生路上的感悟和成长,更希望已有成就的前辈来指点迷津,让大家都来走好自己的成功人生。
(作者:李天平  转载请注明)

本文出自 “李天平”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litianping.blog.51cto.com/387035/123838

  • 1